□ 杨登云 杨亦頔
笔者家乡大理民间有“三宝”,“石头砌墙墙不倒”是其一。乡民惯用山间河谷的石头砌墙垒房,百年不朽。然而,但凡有经验的师傅都不会用鹅卵石砌墙,只因其既圆又滑,砌墙易倒,奠基不牢。
鹅卵石形态美材质佳,正如某些干部受教育程度高、综合素质强、对外形象好,乍一看几乎无可挑剔。但是这类干部也像鹅卵石一样表面光滑,在长期的工作经历中总结出一套圆滑世故的“官箴”,乐做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的老好人、“爱惜羽毛”的体面人、“做事不如作秀”的稻草人。在工作中“能圆则圆”“能滑则滑”,不敢扛事、不愿做事、不能干事,久而久之成为金玉其外、实绩寥寥的“花架子干部”。另一方面,“鹅卵石”之害还在于不能合力“筑墙”,因外表光鲜,热衷于成为备受瞩目的“独立摆件”,不甘做补台补位、拾遗补缺、乐见其好的“无名英雄”,即便是在同一部门或是同做一件事,也会造成各不相谋甚至以邻为壑的不良局面。
自然界的鹅卵石因无数的冲击打磨形成,也曾被深埋地下沉默经年。“鹅卵石干部”或经历过现实考验,或得到过知识装点,或接受过挫折历练,但被发现发掘后却甘于做一颗“观赏石”,这难道不比埋没深山更可悲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