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年中考后,父亲带着全家人上了天安门广场。
那是我第一次踏上长安街,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军人——他们头顶烈日,晶莹剔透的汗水从黝黑的皮肤中慢慢探出头,随后像小雨滴一样滑落在衣领上,消失不见,而他们却一动不动,军姿挺拔。
从那时起,军人庄重的形象就在我脑海中萦绕,也是从那时开始,我有了参军入伍的想法。
高考结束后,我第一时间去武装部报了名,然后体检,政审,最后如愿成为一名军人。
新兵下连,我被分到警卫连。一时间,紧张的节奏和高强度的训练使我喘不过气来,再加上枯燥的站岗执勤,日复一日,我便有了放弃的念头。训练时态度也慢慢变得消极,跑步不再主动向前冲,引体向上及格就行,仰卧起坐差不多就好。
一次,单位执行某项任务,警卫连负责任务中的警卫保障,那是我入伍以来第一次参加重要军事任务。
我兴奋地问班长李靖:“这回是不是就可以看到导弹长啥样了?”
班长平静地说,可能会,也可能不会。话虽这么说,可我心里仍旧期待看到朝思暮想的大家伙,哪怕看一眼也行。
很不幸,我和班长被安排担负某潜伏哨的警卫。听到这个消息,我内心顿时跌落到冰点:这个潜伏哨不仅距离导弹阵地最远,而且一看就是三十多个小时,别说导弹了,就连发射车腾起的烟尘都看不到。
深山野岭,蛇虫乱窜,随着天色渐暗,我内心一下紧张起来。
这时,班长顺手摸向自己的口袋,掏出一件东西。随着他摊开手掌,一块鹅卵石静静地躺在手心里。
那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,可当他把鹅卵石放在我手心后,余温瞬间传递到我的心间。
班长告诉我,小时候他们经常在河滩上玩耍,比谁捡的石头更漂亮,比谁打得水漂更远。
这块石头是他在河边随手捡的,很喜欢,就一直带在身边,陪着他训练、生活、求学,带久了也就有了感情,成了他克服各种困难、一步步成长的精神支点。
时间一久,石头被磨得越来越光亮,而他心里的自信和坚韧也与日俱增。
“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事的时候很多,只要我们认准一个方向,坚持下去,不放弃努力,就一定会有收获的。”班长鼓励我说。
班长只比我大两岁,却靠着个人的拼搏奋斗成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,成为我们学习、赶超的榜样。听完他的故事,我掖了掖身上的大衣,耸耸脖子,鼓起勇气面对黑夜。
后来,班长提干走了,把石头留给了我。
再后来,连队人员变动,我被指派担任连队军械员。当我第一次独自面对一整屋枪支弹药的时候,内心十分惶恐,生怕工作中出现纰漏。但每次看到那块鹅卵石,想起班长,想起他的话,我就在心底暗暗鼓励自己。
每次战备拉动,我都第一个冲到兵器室,做到“快速反应、有效处置”。和枪支打交道次数多了,我也逐渐摸出了一些门道。
有一次,连队组织实弹射击,一把步枪突然卡壳。我第一时间来到射击位,运用平时所学,不到三分钟就排除故障。
大家纷纷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,我心里顿时有了些许骄傲——我离一名合格的军人又近了一步。
现在,这块鹅卵石被我放在桌角。有了它,我不再感觉军营生活单调;有了它,我不再对未来感到惶恐。我相信,只有我把每一项工作干出彩,把每一天过精彩,那么,我的未来一定是阳光灿烂的。